匈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很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也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
匈奴曾被秦朝大将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
西汉前期,匈奴逐渐强大,从此又自称胡人、"天之骄子"。
匈奴骑射征战,垂涎于中原的物产丰饶,屡次进犯。
进而,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很大威胁,并控制了西域。
汉武帝时,国力大增,于是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大力征讨并打败西域,迫使匈奴退居漠北。
其中,汉将霍去病率军深入,"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贝加尔湖)"。
匈奴多次发生内乱,分裂为南、北两部。后来,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率众投降西汉。
汉元帝时,汉将陈汤率军攻杀了背信弃义的匈奴郅支单于,雪国家累年之耻,留下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名言。
后来,呼韩邪单于自请为婿,于是汉元帝派王昭君出塞,嫁给他为妻。
此后几十年里,汉朝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关系,直至王莽专政。
到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两部。
南匈奴醢落尸逐鞮单于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而北匈奴,叛服不定,时常南下侵扰汉境。
汉和帝时,国力强盛,精心筹划,将军窦宪率军千里远征,大破北匈奴,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
从此,匈奴彻底由盛转衰。但是也继续间断性地侵扰汉朝。
东汉末期,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趁机掳掠。
后来,曹操击降南匈奴单于,进而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至此,"匈奴"单于王朝灭亡,消失在中国史册中。
五胡十六国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建立了前赵、北凉、夏等政权。
而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无法立足,则西迁至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
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则逐渐被汉化,并且融入其它民族。
据说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都是匈奴后裔。这也是岳飞等人诗句中所指的"胡虏"。
匈奴作为一个民族在中国消失了,但其姓氏、文化习俗仍部分保留了下来。
例如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子孙后代姓刘。匈奴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为姓,如呼延、独孤等姓氏有可能就是匈奴后裔。
曾经强大的匈奴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
例如匈奴长期、屡屡南下骚扰中原,侵土掳掠,对中原政权造成了重大威胁。
到汉朝时,匈奴统一了北方的游牧民族,被称为"百蛮大国",疆域辽阔,进入强盛时期。
从而,也爆发了持续百年的汉匈大战,时战时和,其间也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战斗。
这场跨越西汉、东汉两朝数百年的绵延战争,深刻影响了汉朝与匈奴的国运,进而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北匈奴被汉朝彻底击败后而远走中亚,在北方草原上留下了巨大的统治真空。
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乘虚而入,成为新的主人。于是南匈奴等胡族被迫纷纷内迁至汉朝境内。
这成为日后"五胡之乱"的远源。
"五胡乱华"、南北朝时代,是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
再如,东汉统帅窦宪统率汉军与南匈奴联军,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从而终于彻底打败了北匈奴,北匈奴主力被迫远走中亚。
这个事件,引发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
北匈奴西迁,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北匈奴在欧洲居住之后,逐渐再次崛起,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匈人帝国。
匈人帝国骑射征战,驰骋四方,将欧洲大地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罗马帝国土崩瓦解。
从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匈奴,是人类历史上神话奇迹般的存在。
这样一个曾经统一了北方诸族的"百蛮大国",疆域辽阔,长期强盛,自有其统治体系。
它的王城,称为"龙城",也即单于(匈奴首领)理政、居住之处,相当于汉朝皇帝的皇宫。
它是权力统治中心、宗教祭祀中心,也是匈奴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匈奴人信奉萨满教,经常会在龙城祭天地、祖先、鬼神。
例如《汉书匈奴传》记载:"五月,(匈奴)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唐诗中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等。
但是,对于匈奴"龙城",文献记载并不多,只记载其大概位于今蒙古国杭爱山脉一带。
随着匈奴单于王朝的灭亡,关于匈奴的很多东西也逐渐散失在历史烟尘中。
例如匈奴"龙城"位于何处、是什么样式,对于后世而言,长期是个历史之谜。
尤其是,匈奴的统治中心长期不在今天的中国境内,这为"龙城"的考古工作也带来了很大障碍。
但这并未能阻止世人探寻"龙城"的脚步。
邻邦蒙古国境内发现了多处匈奴遗迹。
于是,多年前,中国和蒙古国的联合考察队,对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力格尔杭爱苏木境内的一处汉文摩崖石刻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队确认了该摩崖石刻的20行约260多个汉字中的220多个汉字,最终确定它就是东汉永元元年班固所作的《燕然山铭》。
这是当时窦宪率领汉军大破北匈奴,登上燕然山南麓、勒石纪功的摩崖文字。
2017年时,中国和蒙古国的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的后杭爱省额勒济特县发现了几座城址,其中有大型土木祭祀建筑的台基遗址。
此处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西,相距约470公里。
由于项目资金的匮乏,一直等到今年才启动发掘工作。
最近,有个好消息,则逐渐揭开了匈奴"龙城"的神秘面纱。
蒙古国乌兰巴托国立大学在7月18日宣布:经过多年考古探索,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最近终于被找到,就在这一带的遗址里。
该大学伊德尔杭盖博士公布,由他牵头的项目小组在考古调查中取得重要发现,在城址中发现了写有汉字"天子单于"、"天子單于與天毋極千萬歲"字样的瓦当残片。
"與天毋極"是汉代瓦当上常见的文字。而"天子单于"瓦当在蒙古国境内属于首次发现。
瓦当,俗称瓦头、滴水檐,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
它的前端或位于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具有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伊德尔杭盖博士据此认为:这足以证明我们找到的遗址就是"龙城"遗址。
但是,也有专家学者认为,这次发现的龙城遗址未必就是汉代大将军卫青出征大胜的龙城。
因为匈奴是游牧民族,龙城也未必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甚至可能不止一处。
这个反驳的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
其一,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习惯于逐水草而居;
其二,匈奴四处骑射征战,因战事发展而多设几处王庭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三,匈奴强盛时疆域辽阔,而且内部多次分裂,多个单于并立,因而也就会存在多个王庭。
当然,蒙古国对这个遗址考古探索多年,现在又发现了汉代瓦当残片,具有一定的考古证据验证价值。
如果此处真是"龙城"遗址,那么这将是继发现汉代"燕然山铭"之后,匈奴考古史的又一项重大成果。